大咖分享 | ⑤王清勤:我国绿色健康建筑发展最新动态及趋势 - 资讯详情 --筑蜂网领先的绿建知识经验共享平台
热门推荐
大咖分享 | ⑤王清勤:我国绿色健康建筑发展最新动态及趋势
  • 作者:佚名
  • 时间:2018年05月08日
  • 来源:本站原创

专家档案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王清勤(右二)



担任住房城乡建设部防灾研究中心主任,建筑安全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会长,中国城科会绿色建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分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健康建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等。

    2018年5月4日,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 

    由四川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建设科技协会等单位主办的2018四川省第四届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正在此举行。 

    本次大会主要交流国内外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的最新科研成果、发展趋势、成功案例,研讨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技术标准、政策措施、评价体系、检测标识,进一步推广绿色生态城区在我国的发展以及建筑碳排放的普及教育,分享国际国内发展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工作新经验,推广住宅产业化和装配式建筑,加速绿色建筑发展和质量提升。 在大会开幕式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副主任王清勤发表了《我国绿色健康建筑发展最新动态及趋势》的精彩演讲——向参会嘉宾高屋建瓴地介绍了绿色健康建筑的发展现状,并从国内外行业标准出发,分析了我国绿色健康建筑标准的发展趋势。 

    演讲要点: 绿色建筑发展总体现状 绿色建筑标准规范现状 健康建筑标准规范现状 绿色建筑标准发展趋势

 01 绿色建筑发展现状 

 绿色建筑目标 

到2020年,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50%。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超过30%。建设30个适应气候变化试点城市,实现绿色建筑推广比例达50%。 

 02 绿色建筑团体标准发展现状 

 ▲2016年8月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关于深化工程建设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意见》(建标[2016]166号)。 

 ▲“中国建设标协绿色生态委员会”成立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区专业委员会(简称“中国建设标协绿色生态委员会”) 

 正副主任:王清勤、程志军、鹿勤、林波荣、林常青 顾问专家:王有为、毛志兵、李迅、程大章、韩继红 

 ▲标准发展重点: 针对特殊形态的绿色建筑及区域的评价标准和建设标准; 绿色建筑全生命期中建设流程上的重要节点标准; 绿色建筑发展所涉及的重点专项技术标准。 绿色建筑标准发展现状小结 《绿色建筑检测技术规程》(在编); 计划2018年12月完成,目前处于编制阶段 《建筑室内细颗粒物(PM2.5)污染控制技术规程》(在编); 标准数量已发布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共20部,远超世界其他国家; 此外,还有地方标准总数近100部。标准体系可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标准体系,较好地实现对绿色建筑主要工程阶段和主要功能类型的全覆盖;以评价标准作为绿色建筑具体目标和技术引导,以相关工程建设标准(规范)作为绿色建筑实践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03 健康建筑的发展现状 

 健康建筑是贯彻健康中国战略的现实需求;健康建筑是绿色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建筑学会标准《健康建筑评价标准》T/ASC 02-2016,《标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等单位共同编制,2017年1月6日经中国建筑学会标准化委员会批准发布并实施。《标准》涵盖人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健康需求,建立了“空气、水、舒适(声、光、热湿)、健身、人文、服务”六大类指标为核心的评价体系。 

 更多健康建筑标准资讯请点击:大咖分享丨①王清勤:我为“健康建筑”代言 

 04 绿色建筑标准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一些科研单位和高校在探索绿色生态示范区建设模式上做了大量研究,提出了政府主导的驱动模式、产业带动的建设模式、自然环境的发展模式等几种适宜建设模式,推动了绿色生态示范区的发展。 健康成为绿色建筑发展的深层次需求,绿色建筑更加关注人员健康。 

 划重点 ▲国家标准修订的原则、目标、要求 原则-结合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坚持人民为中心的原则 目标-构建新时代绿色建筑供给体系、提升质量层次 要求-满足绿色建筑新阶段高质量发展 划重点 结合国家标准化改革要求,建立新的绿色建筑标准规范体系。 

 ▲对于政府主导标准 评价标准:部分标准面临精简整合的可能,但未来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充分考虑和体现针对性和适宜性仍将是一个重点。 强制规范:按照工程建设标准化改革原则,将技术措施要求与绿色建筑标准中要求进一步互相呼应、互相吸收,实现良好衔接配套。 地方标准:部分地方立法为强制性标准提出了要求、创造了条件。可根据地方实际适当提高某些要求,实现绿色建筑向更高性能发展。 

 ▲对于市场自主标准 团体标准:团体标准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将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势,但也面临着市场竞争和优胜劣汰。 企业标准:备案手续取消,标准化专业机构面向市场服务转型扩展,将进一步盘活企业标准。业企业可结合自身品牌定位、技术路线、市场需求、项目特点等,基于现有政府标准和其他市场标准为自己“量身定做”更适宜、更实用、甚至更先进的企业标准。 专家经历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持和参加制定《节能建筑评价标准》、《健康建筑评价标准》等20余项标准,树立了行业标准,填补了行业空白。 主持和承担了“九五”、“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建设部科技计划、科技部科研院所科技专项、中加建筑节能国际科技合作、美国能源基金、英国牛顿基金等数十项重大、重点科研项目。 主持和参与制定国家、行业、地方等标准规范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合作出版著作18部,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 

 特别感谢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对本栏目的大力支持 

 本文整理丨周佳 

 编辑丨张臻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戴瑶强:台湾社区设计是以人与在地文化价值为核心的顶层设计思维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筑蜂网”或“本站原创”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筑蜂网”。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