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创“全贴青” 非遗传承大师张大兴浅谈“川派竹编鸟笼工艺”(二) - 资讯详情 --筑蜂网领先的绿建知识经验共享平台
热门推荐
首创“全贴青” 非遗传承大师张大兴浅谈“川派竹编鸟笼工艺”(二)
  • 作者:周佳
  • 时间:2019年02月23日
  • 来源:本站原创

“川派鸟笼以竹为主,这是由竹子的天然特性所决定的。竹子的最外层为竹皮需去掉,去掉竹皮为竹青,竹青纹路细腻、韧性光泽好、易变色,竹青内层为竹黄(竹肉),竹黄纹路粗糙、韧性差、无光泽。广大爱好者之所以喜欢我们川笼,就是因为在制作时保留竹青为首要,而‘传统工艺’竹青保留虽完整,三面仍存在竹黄,因此在川笼的发展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2019年2月23日,四川省农村手工艺大师、川派全镶竹青嵌丝工艺创始人、都江堰市聚源竹艺艺术协会会长张大兴向我们介绍“川派竹编鸟笼工艺”时说到。

QQtupian20190223223617.jpg

“玩笼”已成为当今人的一种休闲娱乐方式,鸟笼也逐渐走进古玩市场,进入收藏品行列,成为集观赏性、把玩性、收藏性于一体的艺术品。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演变,目前我国鸟笼制作技艺主要分为北笼、南笼、广笼、川笼,其中川派鸟笼以款式众多、质量上乘、技术含量高备受人们喜爱。

川派鸟笼以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古城、彭州、新都、都江堰制作的鸟笼为代表。

2002年,重庆商家(杨浩然、梅世林)为了增加川笼美观、强度,建议川笼师傅制作川笼时局部贴青,即门槛、门牌、膀圈、上包圈、圈内进行贴青。从此川派“半贴青工艺鸟笼”诞生。

QQtupian20190223223643.jpg

2004年,张大兴师傅首创“全贴青”工艺,这门工艺由“半贴青工艺”演变而来。所谓全贴青,顾名思义,就是包括笼丝在内的所有部位全用竹青不见竹黄。先将适合制作“全贴青工艺”鸟笼的材料选好,对大圈、包圈、腰圈、顶圈按照实际的直径大小把每一道圈接头接上,再将笼抓、门牌、月亮板等其它部件的大小、宽窄、厚薄制作标准备用。再准备贴青部位所需材料,贴青材料只利用青皮,对青皮的厚薄,大小根据不同部位的需求来选择。

QQtupian20190223223632.jpg

例如腰圈贴青,腰圈先内贴青,再上下两侧贴青,其他部件大致相同,若是高标准鸟笼贴完青后它四周的每个竹节部位都要保持在同一个位置,这就对材料节水(竹节与竹节之间的长度)的要求相当严格。

QQtupian20190223223638.jpg

QQtupian20190223223648.jpg

笼丝,先将两根普通笼丝只保留竹青,去掉竹黄,再进行二合一。

QQtupian20190223223653.jpg

“全贴青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有四个比较突出的优点:一是减少了因为温度、湿度、雨水等因素发霉、起黑点。二是鸟笼更有韧性、坚固。三是加强防虫、防水、防腐蚀的特性。四是提高了观赏性、实用性,增加了艺术、收藏价值。

在继承原有工艺特色的基础上,张大兴不断完善,首创“全贴青工艺”后,又经过四次升级换代,结合四川非物质文化遗产聚源竹雕的雕刻工艺,2014年独创“全镶竹青-嵌丝工艺”鸟笼,至此,川派鸟笼的价值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短短10年“全贴青工艺”得到同行与文人墨客的推崇,使川派鸟笼工艺更上一层楼。

QQtupian20190223223657.jpg

近年来,政府对非遗的传承越加重视,并加大了扶持力度,设立川派鸟笼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大兴响应政府号召,秉承传承非遗文化的理念,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并为川派鸟笼非遗文化的传播奔走相告,他希望川派鸟笼的传统工艺和文化底蕴让更多的爱好者所了解,让川派鸟笼的历史得已延续,让川派鸟笼的未来更加辉煌!(筑蜂 张臻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上一篇:匠人匠心 非遗传承大师张大兴浅谈“川派竹编鸟笼工艺”(一)
下一篇:张大兴:川笼未来的发展与探讨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筑蜂网”或“本站原创”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筑蜂网”。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