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说丨锐成产城“建圈强链”产业研究④:近零碳排放区引领绿色转型,成都绿色建筑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 资讯详情 --筑蜂网领先的绿建知识经验共享平台
热门推荐
行业说丨锐成产城“建圈强链”产业研究④:近零碳排放区引领绿色转型,成都绿色建筑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 作者:周佳
  • 时间:2022年08月29日
  • 来源:本站原创

16195126501979810.jpg

01.png

锐成产城咨询是成都设计咨询集团旗下的国际化产城咨询平台,引入公园城市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视角,聚焦“建圈强链”重点产业链进行研究。本期是“建圈强链”产业研究的第4期,和公园君一起,关注锐成产城咨询围绕绿色建筑展开的研讨。

02.png

建筑业是中国碳排放最高的三大用能行业之一,发展绿色低碳技术是落实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的重要途径。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中国绿色建筑充分吸纳了节能、生态、低碳、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内涵日趋丰富成熟。2022年7月,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委等7部门确定全市首批近零碳排放区试点24个重点项目,标志着成都绿色建筑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01中国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情况

总体发展概况:绿色建筑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设规模增长迅速

住建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城镇新建绿色建筑占当年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77%,累计建成绿色建筑面积超过66亿平方米,累计建成节能建筑面积超过238亿平方米,节能建筑占城镇民用建筑面积比例超过63%,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城镇当年新建建筑面积比例为20.5%。

03.png

▲ 近年来国内绿色建筑产业主要政策(数据来源:中国政府网、各部委官网)

02主要城市与重点企业发展情况

城市总体发展:深圳、上海强势引领

《2021中国城市绿色建筑发展竞争力指数报告》数据显示,中国36座重点城市中,绿色建筑发展竞争力最强的十座城市依次是:深圳、上海、北京、南京、天津、广州、重庆、武汉、长沙和杭州,成都排名第20位。在绿色建筑面积方面,深圳和上海以突破1亿平方米的强势表现排名前两位。

上海高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项目面积已突破9000万平方米,排名第一,高星级绿色建筑运行标识项目面积仅次于重庆和深圳,排名第三。作为上海绿色建筑集中连片发展区域的代表,虹桥商务区建筑100%获得了高星级绿色建筑标识;此外,上海还有13个项目获得绿色生态城区设计评价标识,1个项目获得绿色生态城区运行评价标识。

04.png

▲ 2021中国重点城市绿色建筑发展竞争力排名(数据来源:《2021中国城市绿色建筑发展竞争力指数报告》,搜狐城市、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03成都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情况

总体概况:绿色建筑面积突破2亿平方米、装配式建筑积极推进

“十三五”期间,成都大力推进绿色建筑产业发展,绿色建筑全面覆盖新取得建设用地项目,总面积累计突破2亿平方米,245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形成了天府国际机场绿色片区、新川绿色生态城区等规模化应用成果。完成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243万平方米,推动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积极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累计开工装配式建筑近1亿平方米;装配率由20%-30%提升至30%-50%,被列为国家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

规划政策:存量建筑节能改造、增量建筑统一高标

相关《决定》文件明确提出,加强绿色建筑全链条管理,提高建筑能效水平,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要求。推行绿色建造方式,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提高建筑电能替代与电气化水平。

市住建局《成都市建筑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城镇新建民用建筑执行不低于70%节能标准;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一星级及以上标准;加快推进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比例达到80%。

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成都市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建设工作方案(试行)》,计划到2025年,力争建成近零碳园区、工业企业、公共机构、景区共不少于30个;建成近零碳社区不少于30个。

市发改委《成都市“十四五”绿色转型发展规划》提出,鼓励发展零碳、近零碳建筑,引领和带动高星级绿色建筑发展和高水平绿色建筑适宜技术推广应用;深入开展公共建筑能效提升改造工程,以大型商业综合体、星级写字楼、行政办公区为重点开展建筑节能示范,强化公共建筑能耗监测,推动建筑机电系统总体能效提升。

产业布局:四区县协同、全链条布局

按照《成都市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成都市建筑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关于大力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助力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成都绿色建筑产业将重点布局武侯区、龙泉驿区、简阳市、金堂县四个区县,在武侯区布局建筑服务业产业社区、在龙泉驿区布局建筑装备生产产业社区,在简阳市、金堂县布局建筑制造业产业社区,具体涉及淮州新城(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中法成都生态园(绿色低碳服务)、成都空天产业功能区(绿色建筑材料)等产业园区。

重点项目

2022年7月,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委等7部门确定全市首批近零碳排放区试点24个重点项目,覆盖近零碳排放园区、工业企业、公共机构、景区、社区五大类型。2022年8月,省生态环境厅、省经信厅将独角兽岛、天府总部商务区总部基地、成都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等5个成都市的产业园区纳入四川省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

05.png

▲ 成都市近零碳相关项目(数据来源:四川省生态环境厅、成都市生态环境局,锐成产城咨询整理)

04成都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思考

建筑业既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又是高能耗、高排放的控排产业。成都作为拥有2000万常住人口的超大城市,在推动“三个做优做强”、提升城市整体功能背景下,城镇化还有不小的发展空间。

成都已经进入“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一星级及以上标准”的新阶段,绿色建筑是“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重要选择。

■ 加快提升绿色建筑规模

成都全市绿色建筑面积在36个重点城市中排位靠后。截至2020年底,全国累计绿色建筑面积达66亿平方米,成都绿色建筑面积仅占全国总面积的3%。未来可利用城市新区、郊区新城的规划建设机遇,重点布局绿色建筑的集中发展示范区,全面落实对星级绿色建筑项目的支持政策,加快提升全市绿色建筑总体量。

■ 重点培育绿色建筑龙头企业

成都建筑业企业总体规模偏小,入选《工程新闻纪录(ENR)》“国际承包商250强”仅2家,缺乏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本地链主企业,与央企、外地大型国企实力相比有一定差距。未来应支持地方建筑国企业务转型,全面布局绿色建材、建筑工业化、智能建造、建筑数字化等新兴领域,打造西部领先的绿色建筑企业集群。

■ 全面推广绿色建筑示范应用

成都绿色建筑处于起步阶段,高星级的绿色建筑设计标识项目、绿色建筑运行标识项目数量较少,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不小。未来应对标学习北京、上海、深圳等绿色建筑标杆城市的成功经验,总结推广市内绿色建筑、绿色生态城区等已有成果,以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工作为引领,坚持中心城区存量改造与城市新区增量扩张并行,加快绿色建筑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在全市范围内的普及应用。

End

上一篇:2022健康建筑大会 | 新形势下高质量、长寿命健康建材
下一篇:城市人居报告 | 基于多情景分析的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估:以承德市为例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筑蜂网”或“本站原创”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筑蜂网”。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