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光点亮健康生活 - 资讯详情 --筑蜂网领先的绿建知识经验共享平台
热门推荐
用光点亮健康生活
  • 作者:周佳
  • 时间:2022年12月30日
  • 来源:健康建筑联盟

16195126501979810.jpg

光线对睡眠有什么影响?

千百万年来的进化使得人类适应了日间劳作的生活模式,环境的亮度水平对于所有人类的行为、心理状态都有显著影响。然而光照对于人的睡眠、节律的影响生物机制一直不清晰。

01.png

▲ipRGC投射大脑区域及功能简图

2000年左右,科研人员发现了视网膜神经节层上的第三类感光细胞,内在感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ipRGC),它的感光色素(或视蛋白)为视黑素(由Opn4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根据现有研究成果,这种视网膜神经节细胞通过视网膜下丘脑神经束(RHT)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等大脑区域形成投射(如图所示),对人的生物钟、情绪、亮度感知和适应亮度调节、睡眠等生理、心理方面具有显著影响和调制作用。

什么样的照明是有利于睡眠的呢?

天然光是人类百万年来感知世界和昼夜变化的主要光源,也是百万年来人类进化过程中形成生命节律的重要基础,无疑也是人类工作、生活的最佳照明光源。

然而伴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发展和照明技术的广泛应用,导致人们80%-90%的时间都是在室内度过,昼间光照射不足和夜间过度的照明灯光成为睡眠质量下降等健康问题重要诱因。

昼夜何种照明水平可以认为足够亮或足够黑呢?

根据当前国际相关领域研究成果,各国专家公认的健康光环境应该是:

白天:要保证在我们眼睛高度的垂直生理等效照度不低于250lx;

夜晚:睡眠前3小时,应保证我们眼睛位置的生理等效照度不低于20lx,(夜间观看电脑等显示屏会在眼位产生60lx以上的垂直生理等效照度照度)。而在睡眠时生理等效照度不应高于1lx。

如何创造“全黑的环境”来睡眠休息?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有如下建议措施:

1.拉上窗帘,尽量减少室外灯光对于房间内的影响;

2.尽量不要将路由器等非必要的用电设备放置在卧室,或在夜间可以断电来减少影响。

3.对于对光敏感的人群,可以将相关设备布置在睡眠时不易看到的角落;

4.建议我们的相关设备生产企业对设备控制面板最大亮度提供可调节功能,以满足某些特定人群的需要;

5.如确需在房间设置长明的小夜灯,建议将灯安装在低于人的主要视线的位置,且光线主要照向地面,并尽量减小亮度。

当然,为了保证良好的睡眠,也建议大家在白天多多增加户外活动,充分接受阳光照射,这样既有利于我们在白天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也能够有助于我们夜间的睡眠。

参考文献:

1.赵建平,王书晓等,健康照明应用研究发展与展望[J],科学通报 65(4), 300-310 (2020)

2.Brown TM, Brainard GC, Cajochen C, Czeisler CA, Hanifin JP, Lockley SW, et al. (2022) Recommendations for daytime, evening, and nighttime indoor light exposure to best support physiology, sleep, and wakefulness in healthy adults. PLoS Biol 20(3): e3001571.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bio.3001571

3.Berson, D. M., Dunn, F. A., & Takao, M. (2002). Phototransduction by retinal ganglion cells that set the circadian clock. Science, 295(5557), 1070-1073.

4.Cajochen, C. (2007). Alerting effects of light. Sleep Medicine Reviews, 11(6), 453-464.

5.Brainard, G. C., Hanifin, J. P., Greeson, J., Byrne, B., Glickman, G., Gerner, E., & Rollag, M. D. (2001). Action spectrum for melatonin regulation in humans: Evidence for a novel circadian photoreceptor.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21(16), 6405-6412.

6.Berson,D.M.(2003),Strange vision: ganglion cells as circadian photoreceptors, Trend in Neurosicences, Vol.26 NO.6, DOI:10.1016/S0166-2236(03)00130-9.

7.Megumi H., Satchidananda P.(2010). The emerging roles of melanopsin in behavioral adaptation to light. Trends in Molecular Medicine, 2010, Vol. 16, No. 10, 435-446, DOI: 10.1016/j.molmed.2010.07.005.

8.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DE L'ECLAIRAGE (CIE) 2016. CIE 218:2016 Research roadmap for healthful interior lighting application. Vienna, Austria: CIE, 2016.

9.COMMISSION INTERNATIONALE DE L'ECLAIRAGE (CIE) 2018. CIE DIS 026:2018 CIE System for Metrology of Optical Radiation for ipRGC-Influenced Responses to Light. Vienna, Austria: CIE, 2018.

文章来源:光环境与照明研究中心

END

上一篇:数字设计 | 汤朔宁:从被动到主动的数字化发展之路
下一篇::没有了

本网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筑蜂网”或“本站原创”的文字、图片等,版权均属本网所有,其他媒体、网站等如需转载、转贴,请注明来源为“筑蜂网”。凡注明"来源:XXX"的内容,为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内容者,本网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